close

圖片摘自網路

【本報訊】女性天生就是陰柔體質,更因為天生的生育責任,只要一不注意,很容易就流失掉身體所需的營養成分,因此女人要懂得愛護自己一點,記得隨時補充鈣、鐵、鎂等養分,才能擁有完美健康的好身體。

 

人類無論性別,只要從20歲開始,骨質的密度就開始慢慢地流失,然而30歲之後更是加速減少,其中尤以女性比男性骨質流失的更為嚴重,約為男性減少的3倍左右,所造成的後續影響更是不小容小覷。專家特別建議婦女朋友們要聰明、適時地補充鈣質,例如成年婦女每天的鈣攝取量,至少要達到1000毫克以上;而如果是在特別時期,如更年期、懷孕期或是哺乳期,攝取的量更要增加到1500毫克以上。一般來說,想要從食物中攝取到到最多鈣質的來源,可以食用乳製品、綠色蔬菜、豆類等,如果在缺乏這些食物的地區,可聽從醫生的指示,斟酌服用鈣片來補充身體所需鈣質。

 

除了鈣質的流失,女性每月的鐵流失量,更是隨著月經的來臨而增多,且因為鐵是人類身體製造紅血球的重要元素,所以女性在每月大量地將血液汰舊換新之後,補鐵量更要多於男性才行。而除了性別會影響身體裡的鐵含量之外,年齡也會有所影響,衛生署就曾經公佈一份國民營養狀況的調查,調查當中發現年輕女性在13~34歲是缺鐵的高危險群之一,相對來說,男性缺鐵的時期,則落在成長中的青少年以及65歲以上的老年人這兩個族群。

 

補充鐵質的時候,鐵質是不是能較容易被人體吸收是主要關鍵,而最簡單方便的的補鐵方法,就是依靠食補來獲得鐵質,其中又以含鐵量豐富且鐵吸收率、利用率都較高的動物性食物,為主要補充來源。動物性食物中的鐵,稱為血紅素鐵,主要可從肝臟、豬肉、牛肉、生蠔、蚌等當中獲得,且通常食物的顏色愈紅,含鐵量也愈高,而這種鐵質在小腸中被吸收、利用的時候,也比較不易受其他食物影響。

 

另外,植物性食物當中含有的鐵,則稱為非血紅素鐵,例如深綠色蔬菜(菠菜、番薯葉)以及榖類和豆類,通常是顏色愈深,含鐵量愈高。專家指出,要正確的補充鐵質的話,一般人每天至少要在一餐當中,吃到一種瘦紅肉(紅肉指未煮熟時肉的顏色,如:牛肉、羊肉),就可以補充人體所需的鐵質,而且也不會攝取到過多的脂肪。

 

此外,還有一種經常困擾女性且原因尚未十分明瞭的疾病-鎂痛經,也是女性健康的一大問題。有一項研究說明到,鎂痛經的發生可能與體內缺鎂有關,調查資料顯示,45%的患者體內鎂元素都在平均值以下,專家建議,每日攝取200毫克的鎂片,方能使痛經症狀緩解。

 

鎂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必需元素,具有調節神經和肌肉活動及增強耐久活動能力的功能,而且鎂也同時是高血糖、高血壓、高膽固醇的「剋星」,有助於防治糖尿病、中風和冠心病等疾病。專家建議,青少年與成人每人每日攝取量在315~700毫克,主要來源是植物性的食品,以堅果含量最豐富,深綠色葉菜類、豆類、魚貝海鮮類約含30-60毫克,某些貝與螺類的含量也很高。充足的鎂有助於維持骨骼的礦物質密度,降低骨質疏鬆的危險。研究指出,老年人藉由增加蔬果的攝取量可以增加鎂與鉀的攝取量,可幫助維持較高的骨密度。

 

營養師建議,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營養成分很多,不管要補充什麼樣的身體養分,最重要的營養概念,還是適當地攝取每日所需的量,才是健康身體的關鍵,而女性因為較常出現缺鐵缺鈣等問題,所以在平常食用食物時,更要特別注意這些營養素的補充,還給自己一個強健的身體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絕勝公關 的頭像
    絕勝公關

    絕勝公關策略行銷有限公司Match Point public Relations.co.Ltd

    絕勝公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